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小店画像:连续三年调查杭州300多家小店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

时间: 2024-02-26 03:19:59 |   作者: 新闻中心

  龚子阳在杭州的眼镜店开到了第五年,相较于去年七八月,他言语间少了不少焦虑,“去年刚刚从二楼搬到一楼,交完房租,连装修的钱都拿不出来了。所幸最终找到一位装修师傅,愿意接受我的分期付款,帮忙完成店铺的装修。”

  现在龚子阳和那位师傅已经成了兄弟,“他也成了我们专属的装修团队,新店的装修都交给了他。”

  刚认识他时,他的眼镜店有两家,遇上疫情,最终留下了三墩的这家店,“想着一定要守住,这是我们的基本盘。”原来三个合伙人,也有一位撤资了。

  “现在心安多了。”龚子阳说,新店选址花了两个多月,在沈塘桥附近找到了一个国营店铺,租金一年30多万,正在设计装修,“预计下半年能开业。”

  在龚子阳和合伙人的计划中,老店主要服务老客户,新店未来主打网红店,通过一些中国风的设计师款,吸引新客人。

  从2021年到2023年,钱江晚报年年都会派出10多路记者,调查走访杭州100多家小店,因此认识了很多像龚子阳这样的店主,也积累出了3年总共300多家小店的数据和画像。

  百家小店调查第三季的数据也已新鲜出炉,杭州百家小店调查第三季第四篇,来看新一季的小店画像。

  从年龄上看,100家小店中80后90后的店主占了五成多,分别是43.3%和14.4%,年过半百依然坚持守店的占了一成多,年轻的00后已出来开店闯荡。

  对于经济回暖的感受,大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23.7%的店主感受到“明显好转”,38.1%的店主“略有好转”,28.9%感觉“持平”,也有9.2%的店主感觉“暂无起色”。

  整体的经营状态有5.2%的小店存在亏损,41.2%的小店存下了钱,15.5%的小店看好未来,还想进一步开拓市场。

  而在2022年的调查数据关于小店收入这部分是这么描述的:“56.9%的小店在勉强撑着,尽管艰难,超46%的店主表示会坚持到底……”

  九份大叔的手工芋圆甜品店开了19年,他也是钱江晚报关注了三年的小店店主之一。

  今年4月,大叔把店面从滨江星耀城二楼搬到三楼,租金从一年14万变为7万,大大节约了成本,大叔觉得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开源节流才能赚到钱,成本上店里请的两个阿姨年纪已经大了,工资不能给她们减少,能节约的部分,就只剩下房租了。”

  “针对线上老客,推了一些性能好价格低的团餐会员卡,比如公司团餐,学校团餐,用新品和低价两种模式叠加,向他们传递一个信号,从价格和服务上改进。还准备和同行抱团取暖,一家来自成都的手工冰粉和我达成合作,在他的客户群内推广我的芋圆,我也同样会帮他拓客。”

  “拍一些视频放到自媒体上引流,直播店里现场制作的步骤,进一步学习线上短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提高线上运营能力。”九份大叔说,他一直在尝试各种方式,希望能多吸引人来消费,同时细化和精准定位客户群:“我自己觉得现在大多数人更倾向于线上点单,开实体店,要努力迎合趋势,发展线上团餐。”

  对于今年的形势,大叔认为已经看到曙光,但压力依然存在:“主要还是消费能力方面,和老客聊天时,我发现企业消费能力变弱了,比如以前公司一个月两次下午茶,现在改成一个月一次或者取消。”

  大叔目前除了承担开店的租金,每个月还要还一万多的房贷。“老婆做些手工阿胶在线上卖,帮着分担家庭压力,我们一起努力,希望小店慢慢的变好,我们的小家慢慢的变好。”

  谈及困难和压力,除了提到房租、客流、电商冲击等,这次的调查中有不少店主提到了身体和年龄带来的压力。

  “只要肯吃苦,亏是不会亏的。”在莫衙营打理着“私房粉丝煲”的龚香梅,感觉到今年生意比去年好。

  今年59岁的龚香梅,出来开店时已是48岁。她很早就来了杭州,那时主要照顾两个双胞胎儿子。等到儿子上了大学,她有了时间,想着出来做点事,就开了一家小店。起初做烤饼、卖奶茶,儿子喜欢喝奶茶,一喝喝得太胖,龚香梅马上不卖奶茶改卖饺子,后来又根据周边年轻人的喜好加了粉丝煲。

  20平米的小店,一年租金4万元,半年交一次。2021年生意不好,有一次交房租,是两个儿子帮忙各交了1万。疫情第一年减了房租,去年也减了一个月房租。

  龚香梅不识字,或许是来自江西井冈山的缘故,她特别肯吃苦。即使到现在这个年纪,眼睛也不太好,她还是坚持营业到晚上10点才关门。

  在她朴素的生意经里,她这种属于小本生意,只要人勤奋,肯吃苦,开一天店总能为家里添一天收入。

  在衢江路开店16年的油条哥老陈,比龚香梅小16岁,今年43岁的他已经感觉到了这一点:“最担心身体出问题,我们夫妻就是一家老少的顶梁柱,两个不管谁生个什么毛病,就糟了。”

  老陈的“国君小吃”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做最辛苦的小生意,赚最安稳的钱”,店不大,租金也不高,但早点是周边居民的刚需,他家的油条烧饼用料放心、味道好,顾客们都很认可,因此生意一直不错。

  老陈老家仙居人,开早点店16年来,几乎每天从凌晨三四点忙到中午11点,3年前,终于在附近小区买下了一套两居室。

  小店全年只在春节前后休息20天左右,年头忙到年尾,除去房租、人工、原料成本等,能赚到手三四十万元。

  做早点是小吃经营类最辛苦的一种,开始前几年,全靠夫妻两人自己扛,凌晨三点就要起来,和面、揉面、起油锅、炸油条、烤烧饼,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一天都不能断。

  老陈说,干这活,首先得有把子力气,揉搓几十斤的面团可不是闹着玩的,其次手艺也要过硬,原料比例、火候掌握,差一点味道就不对了。

  最近几年,老陈花大价钱请了大师傅帮忙做主力,自己退居到“帮手”的位置。一来是有了前几年积累,经济上压力没那么大,二来明显感觉到了身体健康压力,颈椎、腰椎都不大好:“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夫妻俩只要有一个人身体撑不住倒下,那就糟糕了。所以现在我也学着人家,每年要去做做体检,3个孩子,老大快要高考,老二今年升初中,老小还在读幼儿园,我们起码还得再撑十几年。”

  钱江晚报对杭州小店的关注开始于2021年3月7日。我们认识了在萧山开菜店的张立功。这一天起,钱江晚报以“社区小店生存启示录”开启了关注小店的系列报道。

  此后的时间,我们从发现小店到建三个小店群,再到组织小店店主线下座谈、交流,记者进店体验到店长,深入街头百家小店调查,真实体会到小店谋生的不易,也数次替小店店主发声,帮他们寻找合适的支持。

  2022年末,在多个部门的支持下,更是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进50家小店,拍下300多张关于小店的写线多个努力生活的样子,办了杭州首个关于小店的展览。

  三年来,我们从这些小店店主身上看到了他们为尝试为喜爱为梦想开店的初心,他们做特色拓市场抗风险破局的努力,他们盼积分落户盼儿女成长盼老人安康的心愿;同样看到了小店在风雨飘摇中开与关、守与留、进与退的纠结,他们在危与机中的选择,黯然离场后的迷茫,苦苦守店的坚韧,以及终于让小店活下来的庆幸、一分钟也不敢停下来的惶然和不轻易丢掉的希望。

  “调查围绕小店经营状况展开,很接地气。”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培林认为,小店关乎民生、 关乎就业、关乎城市活力。对于小店的调查,贵在深入细致,以及长时间坚持。钱江晚报持续三年出炉三份百家小店调查报告,很有意义。其中三成小店都是持续关注的老面孔,这一样本因此具有特别价值。

  刘培林说,对于小店主普遍反映的压力,房租和客流两个关键词来看,实质是一个问题,房租应该没有大涨,但由于客流量没有强劲反弹,所以收入增长不快,赚不到更多钱。尽管如此,从调查情况看,杭州2023年小店的经营状况已有所好转,小店主信心又回来了,这一点弥足珍贵。政策也要保持稳定,让小微企业充分恢复元气。

  “持续追踪小店的生存现状,关注从中反映的变化,很有价值。”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实点评道,钱江晚报今年又做了一次新一轮小店调查,完成了详实的调查报告。从这个报告当中,能够准确的看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面,也就是说很多小店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所碰到的一些困难,以及他们对未来的一种期许,通过一定的调查报告都得到了充分反映。

  “中国的经济特别大程度上取决于民间经济的发展。而民间经济更大程度上反映在服务业、零售业、餐饮业的发展状况,这一些企业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所以小店主对经济的变化最为敏感,通过一定的调查,能了解这些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一些基本状况,以及他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经济的一些感受,以小见大,能够正常的看到宏观经济的发展势头。”

  调查结果为,小店当前所碰到的压力之一还是房租。虽然经营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房租并没再次出现显而易见地下降,这样无形当中增加了成本支出。同时,由于小店相互竞争,特别是在当前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自然会引起小店之间的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这种恶性竞争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冲击了很多小店的生意。

  从调查报告来看,确实经济有所恢复,一些小店的营业状态有所好转,但是应该说还是低于预期,当然这主要和当前的宏观经济有很大关系,反映在小店上,仍然有一些小店出现亏本、入不敷出、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充满信心的小店数量还不是非常高,有接近10%小店认为他们的经营状况没有起色。“若能够给这些小店提供更好的一些政策支持,包括如何进一步进行降低他们的房租成本,或者通过政府可提供更多的房租补贴,我想对于缓解他们的成本压力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李实表示。